对于诺贝尔物理学奖,《科学美国人》网站称,人脑拥有数十亿个相互连接的神经元,通常被认为是已知宇宙中最强大、最灵活的计算机。几十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求通过模拟大脑自适应计算能力的机器学习方法。这次获奖的两名AI科学家利用物理学工具开发了人工神经网络, ...
近日,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David Baker进行了一场题为《De Novo Protein Design》的精彩演讲,站在科研最前沿为我们揭开了谜底:AI for Science究竟有哪些应用场景,能带来哪些实际价值。 David ...
即使是最顶尖的高校,算力资源的不足仍然是制约科学发展和创新的关键。今年5月,斯坦福大学教授李飞飞称学术界正在面临AI计算资源的严重短缺,斯坦福大学的自然语言实验室只有64块GPU。“相比工业界,学术界正在从悬崖上跌落。”李飞飞说[7]。
光而不耀,静水深流。几代科研人员和从业者的探索与沉淀,在 2024 年盛放,写下人工智能发展史上至今最为璀璨的一章。诺贝尔奖始终见证着人类智慧的巅峰。今年,AI for Science 的力量首次得到这一科学领域至高荣誉的认可。2024 ...
在科学的浩瀚星空中,又一批青年才俊崭露头角。2024年度青橙奖颁奖典礼近日圆满落幕,15位来自不同科研领域的中国青年科学家荣获殊荣,每人赢得了一笔高达百万、可自由支配的奖金。这批科学家平均年龄仅为34岁,却已在集成光电芯片、情感计算、青藏高原冰冻圈研 ...
谷歌DeepMind的最新报告《Seizing the AI for Science ...
展望未来,技术的进步与人类智慧的结合必然会推动新的产业变革。AI的未来正逐渐明朗,成为个人与企业投资的重要方向。我们生活在这样的时代里,拥抱技术的文学创意更是我们下一个挑战。如果过去的投资界对AI的发展态势还心存疑虑,那么今天,无疑可以更加坚定地相信 ...
Jeffrey Hinton认为,AI已经在某些方面超越了人类——从一个系统所能掌握的知识量来说,这显然已经发生了。他表示,在AI领域工作的顶尖专家们都认为机器终将超越人类智能,只是在具体时间点上存在分歧。 今年11月,Google DeepMind发布报告《A new golden age of discovery:Seizing the AI for Science ...
华中科技大学这一成果实现了国际上首个基于三维集成阻变存储器阵列的浮点精度存算一体系统,为实现高能效、高精度的AI-for-Science计算应用提供了重要方案。华中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学院2019级博士生李健聪 (已毕业入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和2020级博士生任升广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李祎教授、何毓辉教授和缪向水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华中科技大学是论文唯一完成单位。